#無雷閒談 #場次應該還有一點點
儘管如此,我仍看見這世界的奇蹟。
終於看了岩井俊二《最後的情書》,心滿意足,我可能真的跟岩井俊二電波很合,他的笑點我通通都有笑,開場三分鐘就掉淚,真的沒幹麼,不過拍拍樹,拍拍房子,拍拍人,放放音樂而已 (也有很多這樣的片後來很無聊的,所以請不要參考這個部分,我只是個看到某種氛圍氣味就會哭的中年人),其實現在的畫面感,比起筱田昇+電影底片時代差遠了,還是愛。雖然事前完全沒看到宣傳,還好有看到某粉專寫文介紹才知道這片。現在對日片實在沒什麼信心,但是岩井俊二……必須到電影院看。
之前評價好壞摻半的《被遺忘的新娘》是我摯愛 (嗯……但重看時改看日劇剪輯版卻覺得糟透,諸君,請務必看電影版,而且兩小時的就行了)。《你好,之華》評價慘到不太敢看,現在突然冒出一個日本版的《你好,之華》,真是太好了。
這部也跟《被遺忘的新娘》和《花與愛麗絲》一樣,都有些很扯的設定,一開始覺得離譜,後來就愛上了,我在猜有的觀眾不喜歡的是不是就這東西,但我喜歡這個,這讓人可以比較輕盈地去面對一些本來可能很沉重的團塊,舉重若輕的東西我都喜歡。那個荒謬的事態,陰錯陽差捲起了風暴,讓每個人都得去面對一些人生裡暫時閒置一邊,也可能接下來就這樣閒置一輩子,的非常重要的事。你會看到導演對每個角色由衷的善意,然而劇中其實是有真正險惡的東西的 (《被》片裡也有,這兩部有許多重合處),但善意是在那之上的,善意的意思是:儘管如此,我仍看見這世界的奇蹟。我看作品有七八成總是在看背後的作者的心,是通靈之戰看太多嗎,但我好像還真的都是懷著通靈的意願在看任何東西。其實裡面有很多尷尬處境都可以發展成很難堪、愧疚、爛掉的東西,但沒有,巧妙的拐彎,旅程繼續,人生繼續。
我看這部片不知道哪來一個最深的感覺其實是,這是個很任性的人,要說忠於自我也可以,總之他只相信自己感覺到的,而對於人生,他是真的一點一滴透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的,不是從旁邊學來的。有些作品裡的情感就是永遠有種「旁邊學來」感,每個人可能都看過很多。有個模糊印象是,以前讀到岩井俊二在《被遺忘的新娘》隨片來台宣傳的講座紀錄,大家問問題,他十之八九都是類似「那你覺得怎麼樣呢?」這種超沒內容的回答,很廢 (笑)。
想想這可能就是他最真誠的,對世界的看法:
「那你覺得呢?」
#最後的情書
#求按讚按愛心按哈按嗚按分享按搶先看
圖說:豐川悅司跟中山美穗那段頗驚喜